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6年5月,以“厚德敬业、至理求真”为追求,以“传授、传承、传播”为己任,2019年被遴选为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20年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任务,现有湖南省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基地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个,校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传播中心1个,校级“十三五”特色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7个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系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以及“先锋讲坛”“求实论坛”2个学习、研讨交流平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1个。
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高扬思想高地先锋旗
学院党总支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信仰的力量”主题思想,从“追信仰之光”“筑信仰之基”“与信仰对话”“践信仰之行”四个方面不断提升师生党员整体素质,推动学院党支部高质量发展。另外,为加强学生党员学习掌握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党支部凝聚了一批先进学生,2022年创立“初心”党员先锋服务团,团队以旗帜举起来、阵地强起来、组织动起来、活动搞起来为总目标,组织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60余次(如图一),活动被湖南日报、新湖南等多家媒体报道。
目前,全院已初步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近年来,师生党员获得国家级荣誉9项,省级荣誉10项,市级荣誉9项,校级荣誉100余项,其中党员教师荣获“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务工作示范岗”,多位教师获评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学生支部近两年先后被评为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学院还以浓厚学术氛围带动支部向上向前,学生党员在《现代大学教育》(CSSCI)、《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CSSCI扩展版)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图一为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筑牢思政课程主阵地
学院把为全校学生上好思政课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着力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学院《伦理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入选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精彩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1个微党课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微党课特色作品,在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中获冠军、二等奖、三等奖8项。
建院以来,学院以思政课程育人为“体”(主渠道),以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党建育人、榜样育人、资助育人为“翼”(多阵地),“一体多翼”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如图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同时,学院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分析探索思政课学段衔接的可行路径,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教师建设、加强校际联动、规划教学目标、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等方式聚焦教学体系,形成横向贯通、纵向连接的有机育人共同体。
图二为“一体多翼”“大思政”育人格局结构图
以专业教师为主导,打造德才兼备师资库
学院努力锻造一支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6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9人;博士18人,在读博士6人;出站博士后4人,在站博士后2人。湖南省新世纪121创新人才工程人选1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5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护优资助计划人选1人、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中青年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个人1人、湖南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人,衡阳师范学院“十佳授课教师”8人、“十佳青年教师”4人。学院将继续鼓励教师通过承办湖南省“思想道德与法治”开放式课堂培训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与各高校思政教师交流切磋,精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雄厚的师资力量。
图三 教师队伍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取得学科发展新成效
近五年来,学院厚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院教师主持各级各类项目10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后期资助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6项(包括专项),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项目12项,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9项,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项目18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高水平出版机构出版学术专著18部、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216篇,其中《道德与文明》《中国哲学史》等权威期刊论文38篇;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获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地厅级、校级教学成果奖、社科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
图四 学院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以红色资源为依托,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
衡阳师范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百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恽代英、张秋人、蒋先云等红色革命校友,学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强红色校史研究,开设红色校史课程,鼓励新时代衡师人从“红色师范”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学术研究方面,师生共主持红色文化研究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校级项目共30余项);在实践教学方面,组建“初心”理论宣讲团,通过领导班子带头讲、宣讲团队系统讲、各年级学生主动讲、多种载体辅助讲的方式,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党课、主题讲座、演讲比赛等活动,将课堂搬至学生宿舍、党史陈列馆、红旅景点等场所,以“音乐党史课”“追寻红色足迹”等形式辅助教学;在文化传播方面,建设“述往思来”红色文化传播工作室,充分利用校园学院官网、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建立起了红色文化思政专题网站,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助力人才培养。
图五、六师生在衡阳党史馆共上一堂音乐党史课
图七师生参观夏明翰故居
图八“初心理论宣讲团”
以创新创业为抓手,搭建校地实践大平台
学院致力于培养知行合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卓越人才,通过实践教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一是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帮扶,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成果质量逐年提升,荣获第九届国家级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微课竞赛奖3项,省级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项、三等奖1项,校级“互联网+”比赛一等奖1项;二是拓宽实践育人渠道,与衡阳党史馆等校外机构签约挂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成立了“初心”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返家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搬到红色文化基地、厂矿企业和田间地头,打造移动的思政课,创新形式开展教学。三是优化学生生涯发展服务,打造“芳琳有约”学生成长发展特色平台,为学生解疑答惑,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同时,学院连续两年荣获毕业生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新生入学优秀组织单位。学院近年来培养的思政专业毕业生素质良好,就业率达98%,获得社会的一致好评。
图九第九届国家级教学竞赛二等奖
图十与衡阳党史馆签约挂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图十一积极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学院将以本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持续推动本科教育教学守正创新,将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力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卓越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