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8日,“元融合·革命文物+大思政课——全国百馆百校百场讲坛(第66-75期)暨馆校协同共育时代新人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师范大学瑶池校区召开,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纪念馆、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我院副院长谢芳教授与2025级硕士研究生张艺冰、万艳受邀参加会议。
28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顺利举行。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小理、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秘书长朱成山、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顾玉才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此次研讨会设置了主旨报告、平行分论坛和百馆百校百场讲坛等环节。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以《用档案和文物讲活思政课》为题,从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切入,阐释了以文物为载体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方案;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聚焦“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系统分析了革命文物在思政课中的创新利用路径。

在平行分论坛环节,“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研究”“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馆校协同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三个分论坛同步开展,各位专家学者分别进行学术报告与成果分享。谢芳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构建革命文物育人三重机制”的发言,谢芳指出革命文物育人的主渠道是融入思政课,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需立足课程目标与教学实际,审慎研判革命文物的融入必要性与适配性,确保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深度契合,同时思政课教师应主动深化对革命文物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将其核心内涵与精神实质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认同,并有效运用,以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感染力。2025级硕士研究生张艺冰围绕革命文物文化育人基本内涵,从认知、情感、行动、时代维度阐述其作用,指出要构建以历史认知为基、行动转化为目标的完整育人体系。2025级硕士研究生万艳围绕红色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重逻辑来展开论述,筑融历史传承与立德树人于一体的知行合一育人新模式。
28日下午,“全国百馆百校百场讲坛(第66-75期)”在江西师范大学瑶池校区红色文化教育馆二楼红色影院举办,讲坛邀请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10座革命纪念馆的11位讲解员,生动讲述了13件革命文物的文化内涵和感人事迹,现场掌声雷动。29日上午,受邀专家学者还实地走访新四军纪念馆、八一纪念馆,在瞻仰革命文物、重温历史场景的过程中,沉浸式感悟革命文物的精神伟力,为后续深化革命文化研究与传播积累了鲜活实践素材。

